查看原文
其他

26我执永远都把事情解释得让自己高兴《佛教的见地与修道》



第八节金刚乘
 
在小乘和大乘中,佛是一位老师,法是佛陀的道,僧是法器或法的持有者。虽然佛是完美的觉者,但是从不受人祭拜,因为佛亲口说过:“依法不依人。”
 
虽然不受人祭拜,但是佛陀仍被视为证悟圆满的觉者,因此他是努力追求圆满成就者的模范。在大乘中,众生皆具成佛的潜能——佛性——而弟子依佛的教授修行,以期成佛。
 
金刚乘的弟子有时候也把自己观想成已经成就完美的典型,也就是本尊或是佛陀;这种观想,拉近了行者与本尊之间的距离,不再有个高高在上的佛和一个在低微的下位渴望成佛的不完美行者——这种极端的二元对立不再存在。
 
有时候狂野和金刚乘的关联造成许多误解。有很多人看到金刚乘的行者吃肉饮酒,甚至于还拥有几位被称为明妃的妻子,却仍然还算是修行者,就感到非常惊讶几乎到了快发心脏病的地步。
 
许多金刚乘老师和弟子的态度并不让人十分欣赏,因为他们断章取义地为自己失控的情绪与行为找借口——这完全是错误的
 
吃肉只不过是他们无法控制的老习惯而已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,我执永远都把事情解释得让它自己高兴。
 
在许多金刚乘的典籍和唐卡中,都拥抱着明妃。因此,很明显地,金刚乘修行者并不是凭空捏造所有的东西出来。金刚乘有些层面的确是容易招人误解为支持自我的习性,这也可能正是某些金刚乘行者谬行谬见背后的理由。
 
但是也有一些如法的行者能够像以往的大成就者一样,使用酒、肉或其他东西修行;这种行为并非纵欲,对于这些人来说,所有的现象或显现都是禅修的体验。
 
小乘在今天的世界上,对大部分的人是最适合的法门——它最简单、最容易、危险性最低,当个小乘比丘或比丘尼,只要守好戒律,就一切都好了。在大乘中,即使一个最不起眼的行为受到一点点自私的污染,你就破了戒,没有圆满修持。
 
金刚乘比大乘似乎更允许无限的自由。金刚乘修行见地本身,而大乘、小乘则利用一些方法趋向见地。金刚乘的修行基础在于,因为一切事物究竟上都是空性或无分别,所以行者应该直接跳到修行的中心去修空性或无分别,而舍去趋近实相的间接方便。
 
金刚乘中有的地方说,你应该吃肉、喝酒;但是有时候人们断章取义地只拿这一句来说,而不管前后文讲什么。
 
金刚乘的食瑜伽说:“垢净具有同样本质,食时应具此了悟。”这是在教弟子们,就连在相对真理中也没有垢净。因为这个缘故,有时候才会要那些吹毛求疵、执著清洁的人去吃肉、饮酒。
 
教法的目的并不在建议某种特别的饮食,而是要毁灭概念所造的二元障碍,例如垢净、好坏、清净不清净等等——这不只适用于食物,而是适用于一切的现象。
 
总而言之,小乘的修行法是以不伤害众生为基础;大乘除了不伤害众生之外,还加上菩提心和利益众生的愿望;金刚乘吸收小乘和大乘的精华见解,而戴上净观的冠冕,是一种视万法皆清净的究竟果位修持方法。
 
如果你把一切都看成清净,那么就不能够说某种东西是好的,应该吃它;另一种东西是不好的,应该避免吃它——一起偏好,就失去了净观



《佛教的见地与修道》,一本深入浅出、精简而全面的佛教经典通论,作者:宗萨钦哲仁波切,之前读过他的《八万四千问》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洁懿读书汇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